新职业新工种技能评价该与“智”俱进了
本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维砚 陈晓燕)“一些智造生产线上的小众工种,不能及时实现技能晋级,限制了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委员讲述的“数智”技能人才的“成长烦恼”,引发代表委员共鸣。他们呼吁,技能评价该与“智”俱进,畅通新职业、新工种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冯江华委员所在的企业此前进行了专项调研,显示“数智”背景下新职业、新工种的技能人才缺少明确的成才“路线图”,特别是对于一些从智能制造生产线上新“长”出来的工种,缺乏有针对性的技能水平评价。
“技术、技能的融合趋势和多个工种的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目前的技能水平评价大多偏向考察传统技能,对‘数智’技能考察不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委员在走访中也发现,车铣复合机床、增减材复合机床等新工种的从业者对职业发展存在困惑。
“以企业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工、汽修装调工为例,受制于没有相应的技能评价标准,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只能评到技师等级,汽修装调工只能评到高级工等级。”冯江华委员指出,由于智能制造类新兴工种属于小众工种,组织高级别技能竞赛难度较大,也使得从业者无法通过竞赛获奖获得技能认定、荣誉授予等激励,进而无法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围绕如何通过为技能水平评价添“智”,让新工种技能人才晋级有通道,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冯江华委员建议,国家层面选择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进行试点,摸底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从制造、智能、核心素养等维度为产业工人的技能“画像”,确定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培养、成才路径,为他们的岗位能力迁移提升和人才队伍质量水平的结构性调整提供指南。
“加大智能制造类职业、工种的技能标准开发力度,对原有技能评价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新技术环境、新工作现场的实际需求。”在刘争委员看来,正在落地的“新八级工”制度也应对新工种进行关注,让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也有机会成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通过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众新工种技能考级难的问题。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冯鸿昌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对智能制造企业自主开发新工种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作用,确保企业自主评价的含金量。
- 12-09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12-09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投运
- 12-09梦饷科技启动双12 通过多元化内容促进商家发展
- 12-09在科技竞争中创造新辉煌
- 12-09人工智能写作为传统文学格局提供新经验
- 12-07微信支付上线“先学后付”服务
- 12-07上海国际网文周发布出海趋势报告,网文迎来新一轮全球化浪潮
- 12-07迪士尼CEO反思电影票房惨淡
- 01-11全球最受赞誉公司揭晓:苹果连续九年第一
- 12-09罗伯特·莫里斯:让黑客真正变黑
- 12-09谁闯入了中国网络?揭秘美国绝密黑客小组TA
- 12-09警示:iOS6 惊现“闪退”BUG
- 12-09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12-09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投运
- 12-09梦饷科技启动双12 通过多元化内容促进商家发
- 12-09在科技竞争中创造新辉煌
- 12-09人工智能写作为传统文学格局提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