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造福人类之前须解决技术隐忧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人类科技前沿的代表,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进全球各行各业。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隐私、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同样备受关注。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分论坛”是其中唯一的新技术专场,包括联合国官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专家参与其中并发表观点。
在伦敦政经学院教授皮萨里德斯看来,人工智能如果得到正确应用,将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如果这项技术被滥用,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称,就目前看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仍然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它有可能成为和蒸汽机、电力同样能级的创新技术。但是他也同时提醒,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改变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原本可以依靠低成本的人力,制造产品出口销售至其他国家,换取用于投资本地基础设施的资金。但在未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变得不可持续。
人工智能带来无限想象,但就如任何一项新技术一样,也面临着技术、社会、道德层面的各种挑战。最近,不少恶意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案件不时见诸媒体。在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看来,这是因为现在缺乏有效监管,法律体系没有完全到位,所以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的善意使用。技术不管怎么好,都必须以法治为基础。
当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拓展应用领域的同时,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认为,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需要监管的介入,但也不能因为过度监管而扼杀科技创新。他举例称,该公司正在研发一项针对哮喘病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在病发之前就向患者发送提醒。但这项功能需要获得相关数据的授权,如果对于隐私保护的监管过分严厉,类似的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
据介绍,阿斯利康正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药品研发,加快为患者带来新药的速度。在发现药物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加速化合物合成的周期;在药物研究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帮助发现前期临床和临床样本所隐含的生物学机制;在临床开发中,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来协助患者分类,这比以往的手动搜索更有效率,可节省多达75%的时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也许就不需要找教练考驾照,看病也不用到医院找医生,远程就可完成。但这意味着今天65%的孩子,未来从事的工作可能是现在没有的,他们不知道未来自己到底将在哪个岗位。这将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像现在做实物玩具,必须保证安全,因为儿童最脆弱。同样,当走向数字化时代,对我们的孩子要同样秉承这样的“安全标准”。“必须让他们走一条非线性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有协作能力,有创造力。”乐高全球总裁倪志伟说。
(更多资讯:东方联盟 https://www.vm888.com )
- 04-19深度布局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中科星图赋能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
- 04-19短篇创作成风口 专家:短篇创作正改变网络文学生态
- 04-19知乎周源:专家网络会成为更强的“人和AI的结合体”
- 04-19手机端微信支持个人公众号一键注册和发布内容
- 04-08岚图汽车:一季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205%
- 04-08小米汽车回应大家关心的问题:事故车起火并非网传的“自燃”
- 03-29阿里妈妈广告自研AI模型LMA升级至万亿级参数
- 03-29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构建放心消费环境
- 01-11全球最受赞誉公司揭晓:苹果连续九年第一
- 12-09罗伯特·莫里斯:让黑客真正变黑
- 12-09谁闯入了中国网络?揭秘美国绝密黑客小组TA
- 12-09警示:iOS6 惊现“闪退”BUG
- 04-19深度布局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中科星图赋能
- 04-19短篇创作成风口 专家:短篇创作正改变网络文
- 04-19知乎周源:专家网络会成为更强的“人和AI的
- 04-19手机端微信支持个人公众号一键注册和发布内
- 04-08岚图汽车:一季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205%